门神由来
佚名〔两汉〕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害恶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门神乃是唐朝秦叔保、胡敬德二将军也。按传唐太宗不豫,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呼叫,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太宗惧之,以告群臣。秦叔保出班奏曰:“臣平生杀人如剖瓜,积尸如聚蚁,何惧魍魉乎?愿同胡敬德戎装立门以伺。”太宗可其奏,夜果无警。
太宗嘉之,谓二人守夜无眠,太宗命画工图二人之形象全装,手执玉斧,腰带鞭链弓箭,怒发一如平时,悬于宫掖之左右门,邪祟以息。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论衡》
译文
在沧海之中有座度朔山,山上生长着大桃树。它的树枝的东北方被称为鬼门,是众鬼出入的地方。桃树上有两个神灵,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掌管统领众鬼。如有凶恶害人之鬼,便用苇绳捆绑,送去喂虎。于是黄帝创制礼俗,按时令驱赶恶鬼。百姓们立一个高大的桃木偶,在门扇画上神荼、郁垒和老虎的画像,悬挂苇绳,用来抵御恶鬼凶煞。
民间门神画的是唐朝的秦叔宝、尉迟恭两位将军。传说唐太宗身体不舒服,夜间总觉得寝宫门外有鬼魅乱抛砖瓦,大呼小叫,以至于宫廷内夜夜不得安宁。太宗很害怕,告知群臣。秦琼站出来陈述意见说:“我平生杀人如切瓜,被杀的人尸体堆积如蚁山,还怕什么鬼魅?我愿意同尉迟恭全副武装,把守
简析
此文写了两个门神传说:一是古代神话中的神荼、郁垒,他们负责统领万鬼,用苇索捆绑害鬼喂食老虎,黄帝因此命人画他们与桃人、虎像来驱邪;二是唐朝的秦叔保、胡敬德因保护唐太宗免受鬼魅骚扰而被画为门神,后世沿袭,成为永久的门神形象。这些传说共同体现了古人对平安的祈愿和对正义力量的崇拜。
气出唱三首·其一
曹操〔两汉〕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仓颉造字
《说文解字序》〔两汉〕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正会诗
曹植〔两汉〕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尊卑列叙,典而有章。
衣裳鲜洁,黼黻玄黄。
清酤盈爵,中坐腾光。
珍膳杂遝,充溢圆方。
笙磬既设,筝瑟俱张。
悲歌厉响,咀嚼清商。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皇室荣贵,寿若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