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好学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两汉〕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亲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亲孰为好学?”孔亲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就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好学,他不把脾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现在就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注释
颜回:孔子的得意弟子。
尽:全部;全都。
蚤:通“早”。
恸:极度的哀伤。
自:自从。
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益:副词,更,更加。
鲁哀公:鲁定公之子,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六
简析
此文以省净笔法凸显颜回勤学修德之典范形象。开篇以“发尽白,蚤死”六字说其英年早逝,又以孔子“哭之恸”的强烈情感反应,侧面烘托颜回在师门中的特殊地位。通过鲁哀公问学与孔子答问,层层递进揭示出“好学”真谛;最后的痛惜之语,既强化颜回作为孔门唯一“好学者”的卓绝地位,亦暗含对功利性求学风气的批判。全篇以白描手法呈现人物精神境界,将道德践履纳入学问评判范畴,体现了儒家“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
刘向〔两汉〕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言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饮马长城窟行
佚名〔两汉〕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夙昔 一作:宿昔)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餐食 一作:餐饭)
赠妇诗三首
秦嘉〔两汉〕
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为郡上计。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
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
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
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
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
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
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
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
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
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